出台“全学段”指导意见,搭建“引桥”;给出“场景化”实施建议,扩展“桥基”;提供“双主体”操作指南,实现双向“奔赴”……6月21日,济南在全国率先出台《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围绕幼儿园小学衔接、小学初中、初中高中衔接等3个维度,给出使用“说明书”,在各学段之间搭建教育“引桥”,减缓学段“坡度”,切实解决了各学段衔接的痛点与难点,构建起了衔接沟通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学习立交桥。
“这是济南市实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也是呼应国家刚刚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而进行的率先实践探索,作为全过程、全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济南市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决心,激发了顶层设计与基层竞合的活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意见》起草数易其稿 汇集各层面意见建议150条
多年来,社会对教育衔接一直存在多种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衔接主要是升学准备,需要多学知识、超前学习,甚至需要多上培训班;有的家长缺乏衔接意识,没有认识到孩子升学后面临的挑战和适应上的困难;有的学校在教育衔接中也有实践上的困惑……诸多问题引发了家长焦虑,加重了学生负担,制造了教育内卷。
今年4月,国家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在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必须做好衔接工作,才能切实保障回归学校主阵地。
在《意见》的起草过程中,济南市教育局成立了分学段衔接的三个研究专班和专家委员会,以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纬二路小学教育集团为主,近20个中小学参与起草,分专题、分学段广泛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召开六次专题研讨会。同时,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有关教授为首席专家,汇集专家层面、家长层面、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近150条,数易其稿,修订完成了《指导意见》。
《意见》聚焦各学段衔接的主要问题,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厘清教育衔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也避免教师压力和家长焦虑,从根本上实现全学段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障教育衔接工作真正落地,进一步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完成《意见》的同时,起草了《意见解读》,对全学段教育衔接的背景、思路框架、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原则、推进措施、组织管理及有关问题解答等10项内容进行了解读,从源头上规范教育衔接工作,为有关单位、群体明确职责,厘清工作边界、提供内容参考。
全国首创全学段衔接品牌 以生为本体系化场景化
在《意见》起草的过程中,市教育局利用济南“泉家文化”,把人生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共生理论等科学理论融入到区域学段教育衔接中,创造性的提出“共建共享、双向奔赴”的理念,通过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共建,在全国首创“泉引桥”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工程品牌,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据介绍,“泉”字取自“泉城”之称,与教育乃立德树人之“源头活水”之意相合,“引桥”引自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关于“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旨在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搭建“泉引桥”为目标,统筹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资源,正视教师、家长、学生等三大主体的教育需求,解决衔接困境,落实“双减”政策,转变学段毕业的“空档期”成为新学涯的“准备期”,推动教育主体的“换挡期”变成育人延伸的“有为期”,助力学生成长的“过渡期”变为发展的“飞跃期”,真正尊重人发展的连续性,遵循学习的渐进性,彰显育人的统一性。
《意见》创新教育衔接路径,聚焦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首创“体系化场景化”指导要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历程出发,聚焦身心、生活、学习和社会四个维度,从升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两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列举具体表现,给出“生活化”教育建议。
“不脱离生活实际,不浮于理论空谈,不以强制为手段,返归生活常态,提供教育衔接的‘参考’范本,预先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推进一校一策探索多样化、生成性的教育衔接模式。”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表示。
一区一策一校一案 高低学段“双向奔赴”
翻阅《意见》,记者发现,每一个学段引桥都有明确的标识和导引,并为不同学段的教育衔接设立目标和要求。而这也是《意见》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泉引桥”工程的工作原理。
据介绍,“泉引桥”教育衔接工程,对同一个发展目标,都从高低学段的学校(幼儿园)两个主体,分别设置操作建议,通过高学段主动牵头、低学段积极配合、高低学段“双向奔赴”,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等方面实施衔接,带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多主体同步达成教育衔接共识,增强对学生发展成长目标的理解,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状况,促进各学段、家校社良性沟通,实现多主体合作。
《意见》还首创特色化全学段协同育人机制,旨在构建起运行灵活、覆盖城乡、多元参与、双向奔赴为特征的全学段教育衔接机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区域层面,侧重抓实全层级系统推进机制,一区一策、一校一案制定衔接方案,指导各中小学校以毕业年级为主做好升学准备,科学做好教育衔接。学校层面做细分阶段教育衔接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用好假期托管或延时服务,合理设置入学准备期和入学适应期,通过上下学段学校联合开发引桥课程、编制入学指导手册、新生入学指南,联合开展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家长论坛、优秀教师跨学段访校、优秀学长引领介绍、学生互访、新生适应性训练、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全面开展教育衔接。
教研层面则侧重用活全链条联合教研机制,构建市、区(县)、校一体化联合教研机制,建立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重点开展学段一体化、学科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教育衔接研究,促进实践与教研有效协同。家校协同层面则是用好跨学段家校共育机制,指导家长了解各学段教育衔接的特点和教育建议,密切家校联系,打造监护联盟。
培育100 所引领校(园) 打造全学段衔接“济南品牌”
《意见》出台后,全市教育系统将加强行政、教科研、中小学(幼儿园)统筹联动,突出教研引领,加强专题研训,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联合推进机制,组织不同学段教育衔接场景展示,向社会宣传全学段衔接的科学理念,形成“泉合力”,为全学段育衔接教蓄势赋能。
各中小学(幼儿园)则将充分发挥教育衔接的主体作用,找准衔接点,以毕业年级为主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打好时间提前量;以起始年级为主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合理设置入学适应期,紧密结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学段衔接和科目分工,加强衔接教育一体化设计,把握学段课程的深度、广度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衔接内容,体现教育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市教育局还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将教育衔接与落实“双减”有效结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宣传引导,提供教育建议;学校层面,结合原有基础,用好现有资源,与集团化办学相配套,与学区制办学相对接,与上下学段学校建立紧密发展共同体,联合开发集团化、特色化、校本化衔接课程;家庭层面,坚持家长尽责,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良好亲子沟通模式,真正做到家校同心,护航发展。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还将启动基础教育全学段教育衔接引领校(园)遴选培育工作,共遴选培育教育衔接引领校(园) 100 所,充分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打造教育衔接“济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