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平凡之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12月7日,历下区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在山大辅仁学校举办,听他、她、他们,讲讲那些平凡的教育故事。
命题那些事 山大附中的邹子韬老师分享了自己参加历下区初三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命题的故事。他讲到,试题命制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试题须原创,语料选材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体现地域文化,因此,对命题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他们除了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还必须能够精准把握学情。一套优质的试题命制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从封闭命制直至最终完成会至少经过13稿修改。 邹老师说,命题过程的确是有些“痛苦”的。例如一篇阅读理解的命题,就要经过分工、选文、研讨、确定选文、删改、命题、研讨、确定答案、研讨、定稿等多个环节。命题老师们在浩渺的文海里泛舟,精挑细选优质文章,最重要的是要适于学情。选出了合适的文章,还要经过删减编改,语法结构等也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但经过多次研讨后所定稿的文章和题目,推倒重来却也是常有的事。一套模拟试题的背后,有太多命题老师们的艰辛付出。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一遍遍推敲研究、审稿校对,甚至对题目里每一个选项的表述都要反复打磨,字体、字号且要与真题排版上保持高度一致。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这就是命题的态度、做事的态度、做老师的态度。 支教那些事 燕新中学侯建青主任作为支教老师的代表讲了他们的故事。他们支教的地方是湖南省永顺县,那里山路弯曲陡峭,人烟稀少。支教老师们一路颠簸到达高平金海学校,美丽的校园,白红相间的教学楼在方圆几里中是最醒目的建筑。这里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月回家一次,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便回家也见不到父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为了让支教质量和效果达到最好,侯老师他们在临行前,反复试讲,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研究当地学情,将教案制册,做好万全准备。高平金海学校有一种课堂,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闪光课堂”。不过,由于艰苦的教学环境所限,这里的“闪光课堂”仅仅是学生通过预习独立完成学案,老师巡视和布置任务,学生到黑板前展示或口语展示,而后通过PPT订正答案,课文学习即作结。侯老师想让孩子们能真的“闪光”。认真地备课,用心地贴近,一堂课后,孩子们激动地围绕着侯老师,让老师在自己的课本和校服上签名,希望老师能够留下来多教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回馈是始料未及,温暖感动的。侯老师说,当时真想多留一些时日,带着这些孩子们去见识更辽远的世界。五天的支教,100多个小时,跨越千山万水,永顺县的孩子们让人印象深刻。侯老师说,作为老师,在这里感到自己的能量真的是无限大,如果能为孩子们带去一点点的改变,都是此行珍贵的收获。无问西东,来日方长,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支教队伍中,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也能有闪光时刻。 前段时间,历下区组织了“新苗新秀”教师说课讲课比赛,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令人感到可喜。其中,甸柳一中的李文晶老师和山大附中的郭琳老师在“新秀”讲课比赛中表现卓越,她们就自己备课过程中的故事作了精彩的分享。 李文晶老师借用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谈了自己的备课感受。刚开始拿到课题《一颗小桃树》时,略有忐忑,这是从教四年的她,从未涉及过的新篇目。在反复阅读课文后,李老师开始搜集各方面相关的文献材料,一头扎进各种解读文章和教学设计里。由于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太少,不知不觉竟成了资料的“搬运工”,陷入迷茫与焦虑。可谓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入备课的第二个阶段,李老师反复地试课磨课,同组的老师前辈们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姿态,给予非常多有益而温暖的建议。经过教学反思,李老师发现两个主要的问题,一开始是设计感太强,对学生关注太少;而后确实针对学生问题又缺少取舍,教材、课堂被各种问题肢解,支离破碎。此时此刻,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经过足够的打磨,教学思路一点点明晰起来,李老师发现只有立足文本,在文字里沉潜,才能向语言更深处漫溯。于是,整合问题,只教学生不会的。再次备课,决定重点围绕学生忽视和不解的问题来进行,通过四个“却”品读小桃树的可怜,通过四个“竟”品读小桃树的可敬。引导学生去体会虚词表情达意的感受。课堂流畅自然了很多。李老师说,备课过程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教学思路,就在文本深处,在学生的疑问深处。 郭琳老师比赛的课题是《壶口瀑布》。刚拿到课题时,郭老师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想要讲好这篇课文,其实并不容易。前辈老师说,学生不喜欢这篇课文;学生说,这篇文章语言太夸张,动词过多有重复……各种声音,各种思考,郭琳老师都把它们记了下来。“语言夸张”,那就要思考如何教语言的想象力;动词过多,就要琢磨动词的使用;学生不喜欢,那就得让学生读出文字的趣味……前辈们提出来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自己就得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恰恰是出发点。真正的备课开始于反复读课文,一遍一遍地细读,惊喜地发现《壶口瀑布》的文字当中有它独特的地方,文字本身有着它丰富的变化,煎熬之后豁然开朗。 郭琳老师的试讲过程是在纠结中完成的取舍,分析课文写作思路时,学生不积极。于是,郭老师纠结要不要舍去写作思路的分析,让课堂呈现更好的效果。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她认为课堂的进行就要针对文本的特质来,如果舍去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它的可读性、可教性就大大降低,它就不再是《壶口瀑布》,而变成一篇普通的语言美丽的文章了。郭琳老师决定不舍弃写作思路分析,而是想办法解决学生不积极的问题,换种方式进行设计。她选择了用更专业的方式和态度对待语文教学。 郭琳老师说,人站在终点回望过去时,曾经的坑坑洼洼都变得可爱起来,可是如果让人再重新走一遍,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如今,她就站在终点,由衷地认为终点其实没那么重要,过程里的成长才是美好和珍贵。 考试那些事 在教研活动的尾声,历下区语文教研员王明明老师从一个试题争议讲起,就考试的现实情况和组织考试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谈了谈“考试那些事”。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语题中,“炙手可热”一词引发学生家长热议,热议本身说明语文学科的社会关注度很高。就考试现实情况来说,一方面它向来备受学生、家长和学校关注,分数似乎一直是聚焦的热点;另一方面,教与学在考试中呈现出来的“不对等”是我们当前亟需反思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王老师提出,希望老师能够从单纯地“聚焦分数”到“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不是活在我们“想象”中的人物,在现实教学和课堂里会有各种情况。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程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判断一节课优劣的标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互动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所共同追求的层次和境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老师对学生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给学生和课堂真正的关注,会让成长充满惊喜。 最后,教研活动圆满结束。王明明老师对山大辅仁语文教研组细致详实的活动准备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参会老师们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内容丰富而充实,从不同的故事里看到了历下语文人的方方面面。平凡的意义在于有意义的平凡。我们都是平凡的老师,把现在正在做的事做好,就对未来有了交待。